close


現在收車環境已經大不如前,而且車價也越來越高,無法再像剛入門時期一樣,喜


歡的就收,對於較偏愛歐美車種的我來說,漸漸放掉日系車是放慢腳步的第一階段


,當然不是說完全不碰,就盡量只收些頂級車或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車款,而這次所


收入的就是這系列的頂級款,代工廠也很禮遇的將他分類到級數最高的系列,自然


的售價方面也就不會太可愛,至於整體表現上,我倒感覺不出什麼比較高明的地方


了。在這之前已出過一款基本款車型,因為本來就對此車款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


想說乾脆等頂級版出來之後再收就好了,不過我猜這兩版的整體細部表現應該是不


會有多大的差別。首先一開始他的報價近五張小朋友,但想想,在這款車上也沒什


麼投資,僅此一次也不為過,就硬著頭皮給他喬下去,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有些單


薄,多少也可能也是因為造型因素吧,漆面表現還不錯,雖然是白色的,但原則上


沒有什麼太明顯的缺失,不敢說完全百分之百完美,只有一兩處不甚起眼的小染色


,而亮黑色的車頂及車柱部分,烤漆水準一樣非常好,且與下半車身色的分隔也算


俐落,只是比較詭異的是,黑色的車頂於抹蠟上去時,竟然就留下抹過的痕跡,怎


麼擦拭都去不掉,又不像是摩擦後的磨痕,感覺比較像是蠟被吃進漆面裡頭那樣,


所以有機會入手的朋友可能要多注意一下了,模子方面,大致上在金屬車身件以及


一些附加配件都有著相當細膩的質感,唯一感覺較掉漆的是車頭尾的下擺部分,因


為是塑膠材質,所以與車身有些許色差,加上又與車身的契合度不是很平均,感覺


相當可惜,而且位置明顯也很難不去注意他。引擎室是完全仿造真車一般需要做兩


段開啟方能觀賞,零件質感還不錯,尤其為數不算少的標籤或是警語貼更增加了整


體豐富性,另外表面的獨立管線也加分不少,不過這次並沒有將引擎本體獨立製作


出來,但層次效果還是不錯,當然這都拜緊湊的引擎配置及周邊安排,所以就算沒


有獨立的引擎,你看起來還是有相當的豐富性,但爽度上就是少了一大截,內裝部


分,這次 NG 的座椅安裝應該大於其他細部表現了吧,雖然他依舊是一貫的日系車


沉穩安排,但在許多零件上施加了細部加工,例如兩張搶眼的座椅是以粗糙面處理


,而背面也有將複合材質的色澤表現出來,另外於車門板以及整個儀表台上緣也有


粗糙面的加工,再來中控面板的按鍵修飾以及短毛地毯的鋪設等,雖然感覺不花俏


,但不算少的加工程序也看得出在內裝上所下的功夫。




之前看一般款的照片,在圖面上給人的感覺似乎還不錯,也讓我對此車有相當的期


待,但整體感覺卻沒有想像中的好。




因為是頂級 TYPE-R 版本,所以當然要收招牌的白色,不過這白色並非純白,看起


來比較像是乳白色的那種感覺。




雖然感覺上有些單薄,但在手感方面卻也不差,沒有輕手塑膠車的感覺。目前得知


,除了白色以外,還會有黃色及紅色。




漆面依然有著十分平整光亮的良好品質,整體來看也是沒什麼毛病可以挑剔的。




關於此車的歷史背景其實也是相當有意思的,但印象比較深的還是剛加入 WTO 開


放日製進口車時,當時代理商對基本款報出了六百萬台幣的售價,如此售價的日本


車在當時可是相當考驗台灣車市的。以上訊息如有錯誤請糾正。




除了前面所提及的前後下擺為塑膠材質,其他部分則是一整塊的金屬模,鈑件的修


飾與處理也都相當準確。




這次所收到的這價位我感覺是偏高的,因為比起 LP700-4 他還貴了100元,但整體


的紮實感以及各鈑件拼湊出來的精緻度卻較遜色。




超低扁車身造型一直是他的特色之一。車門密合度非常高。輪圈比例感覺小了些,


畢竟他也已經算是老車一台了。




車尾廠徽為黑色的,不同於車頭招牌的紅底配置。




排氣尾管有施以電鍍色的處理,質感很不錯,只是在尺寸上比較低調一點。




左右後下擺的部位也是塑膠材質分件,與車頭有著一樣的毛病,至於中間的部分則


是另外上黑漆來呈現,他們都屬於同一部件。




整合於車身造型的後尾翼,其實他是獨立件再組裝,只是密合度與左右兩側鈑件還


有一點點落差。




位於尾翼下方的車燈部分也是分件再組裝,質感也不差。




據說之後還會再出一款最終版的TYPE-R,說真的,我反而更期待那款。




雖然整體來看,他給我的感覺不夠紮實,用料也算是一般,但實車能夠開啟的部分


幾乎都全部表現出來了,那種全開的狀態下看起來還挺過癮的。




全塑料材質的後擋外罩,在兩側部位還加了頂桿的修飾以增加豐富性,接下來則是


引擎室護蓋,這裡則使用了網質材料,質感相當好。




掀開網質護蓋就可以完全看見引擎室內部,相當多的標籤十分引人注意,因為整體


的安排非常緊湊,所以就算沒有把引擎本體製作出來,但在層次感上還是不差。




電鍍色門檻名牌,粗糙面的儀表台上緣,雖然除了座椅以外配色都很簡單,但多了


加工程序的零件看起來更加細緻。




算是這次比較離譜的錯誤了,座椅左右兩張位置顛倒,已經有車友自行改正,但我


不打算這麼做,因為等大家都改好,我就是唯一的錯誤版了。




中控面板以及鞍座的按鍵修飾都是最基本的。




知名廠牌的座椅,表面以粗糙面處理,在頭枕位置還有品牌字樣。




前箱內就是電瓶的安裝位置,另外還有些液體容器等,這裡有些都是整塊的零件再


加工上色,雖然有些塑膠味,但豐富性還不差。




真正的行李箱在最後端,裡面也有地毯的鋪設,而關節部分也是採用多連桿的設計


,只是過程上有點生澀,開啟時要溫柔些,此外還加了頂桿的修飾。




與前面的法拉利一樣也是採用隱藏式大燈,不但燈具表現很傳神,在開啟過程上也


有不錯的質感。




車頭小燈表現的很不錯,像真性佳。




塑膠的下擺部分與車身有些色差,因為又是組裝分件,所以又產生了密合度方面的


缺失。下氣壩是簍空的,可以看見後方的細節,兩側左右兩側還多加了護網。




或許是因為珍珠白的顏色關係,這框輪圈看起來塑膠味頗重,而中央廠徽位置還有


一點點不夠正中心。




獨立的邊燈,隱約看見黑黑的接點,但還好不算明顯。




一樣有烤漆處理的車頂部位,烤漆品質自然也不在話下。




側邊進氣口也是口空表現的,但這護網的密度實在很高,真的看不太到裡面是否還


有細節。在門把旁邊還有車系的蝕刻材質名牌。




基本的碟盤與卡鉗分離式設計,另外金屬材質碟盤也是一定要的。




此黑色進氣口為獨立件組裝的,且開口部位都是簍空設計,零件質感相當細緻。




尾燈表現也相當傳神,而經典的身分也讓人一眼就能認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辛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